一、老旧厂房的往昔辉煌与当下困境
(一) 功能的滞后
曾经,老旧厂房是工业时代的中流砥柱。就拿城中那座老旧的钢铁厂来说,在过去的几十年间,它一直是钢铁生产的重要基地,巨大的熔炉、轰鸣的轧机,源源不断地为城市建设输送着钢铁材料。其内部构造围绕钢铁冶炼流程设计,有着高大宽敞的车间用于放置大型冶炼设备,以及复杂的运输轨道系统来搬运原材料和成品。然而,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,钢铁生产逐渐外迁,这座厂房便闲置了下来。
如今,周边区域已发展成为以创意文化和科技服务为主的新兴区域,现代化的写字楼、创意工作室和商业街区林立。老旧厂房单一的工业生产功能已无法融入这样的新环境,急需转型为集创意办公、文化展览、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,以重新焕发活力与价值。
(二)结构的沧桑
岁月的侵蚀给老旧厂房的结构带来了严重的损伤。以一座具有 60 多年历史的造纸厂为例,其混凝土框架结构长期经受风吹雨打、日晒雨淋。许多梁柱表面的混凝土出现了大面积的碳化现象,原本致密的混凝土变得疏松,对内部钢筋的保护作用丧失殆尽。
钢筋开始生锈,锈迹沿着钢筋与混凝土的界面蔓延,导致混凝土剥落,钢筋外露。在一些关键部位,如承重柱的底部和梁的支座处,这种情况尤为严重。墙体也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而产生了大量斜向裂缝,有的裂缝甚至贯穿整个墙体。这些结构问题使得厂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大幅下降,若不及时加固,随时可能发生坍塌事故。
二、加固前的精细筹备工作
(一)资料回溯与精准鉴定
老旧厂房的资料收集与鉴定是加固工程的重要基础。某老旧纺织厂在启动加固项目时,厂方努力寻找原始建筑资料。虽然在仓库的角落里找到了部分设计图纸,但很多关键信息已经模糊不清。于是,专业的鉴定机构介入。他们利用雷达探测技术对厂房地面和墙体进行扫描,以确定内部钢筋的分布和混凝土的厚度。
通过对梁柱混凝土的钻芯取样,检测其实际强度等级。经过一系列详细的检测和分析,发现厂房的部分结构在过去的改造过程中存在违规施工的情况,一些梁柱的配筋与原设计不符,这为后续制定加固方案提供了关键的依据,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对这些薄弱环节进行处理。
(二)现状详查与隐患排查
在加固前对厂房现状进行全面检查至关重要。例如某老旧橡胶厂,检查人员首先对厂房的外观进行了细致勘查,记录下了数百条不同程度的裂缝信息。在检查地基基础时,采用了专业的沉降观测设备,连续观测了一个月,发现厂房的东南角沉降量较大,达到了 15 厘米。对于结构变形的检测,使用了高精度的激光测量仪,检测结果显示多根梁的挠度超出了规范允许值。
在现场材料检测方面,对混凝土和钢材进行了多项性能测试,发现部分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超标,加速了钢筋的锈蚀,这些详细的现状信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加固方案提供了有力的支撑,确保能够全面消除厂房存在的安全隐患。